德语媒体:空有中国战略 实无统一政策 – DW – 2024年9月21日
  1. 跳转至内容
  2. 跳转至主菜单
  3. 跳转到更多DW网站

德语媒体:空有中国战略 实无统一政策

2024年9月21日

中国竭力阻止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,引起德语媒体的关注。《世界报》认为,德国政府的内部不仅在关税问题上存在分歧,在整个对华政策上也缺乏统一性。有专家则分析这种模凌两可系有意而为之。

https://p.dw.com/p/4kvli
《世界报》的记者认为,德国和整个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缺乏一致性,削弱了它们在美中紧张关系中的地位
《世界报》的记者认为,德国和整个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缺乏一致性,削弱了它们在美中紧张关系中的地位图像来源: Reuters/H. Hanschke

(德国之声中文网)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近日在欧洲访问,试图游说各国,争取欧盟改变或下调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。《法兰克福汇报》周五(9月20日)在其经济版刊文“中国还能阻止欧盟关税吗?”(Kann China die EU-Zölle noch bremsen?)。

文章注意到中国方面对此作出的外交努力,但同时指出:“长期以来,中国的策略看起来缺乏协调:总是通过中国官方媒体发出新的威胁或提出新建议。中国接连对欧洲的烈酒、猪肉、乳制品以及大排量汽车发出了贸易威胁。有时先是威胁恶化这些产品的贸易条件,随后又考虑改善它们。虽然(中国)反倾销调查发现欧盟的烈酒,特别是法国干邑,以倾销价格出售,但中国暂时没有加征关税。这给人的印象是,北京不断提出各种可能的措施,看看哪一个能够奏效。”

文章继续写道:“过去几天,这一策略似乎首次产生了效果。中国成功地说服西班牙转变立场,成为反对关税的国家之一。此前,西班牙与法国一起被视为关税的两个主要支持者。然而,现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访问中国期间明确表示反对关税。这是胡萝卜加大棒策略的成功运用。一方面,(中国)反倾销调查主要针对的是西班牙这个欧盟对中国猪肉的最大出口国;另一方面,最近一些中国公司宣布在西班牙进行大规模投资。例如,汽车公司奇瑞在西班牙建设了一家工厂,能源公司远景投资10亿美元用于西班牙的氢能项目。”

德国政府的内部分歧

《法兰克福汇报》驻布鲁塞尔、柏林和上海的三名记者共同完成了这篇报道。报道还介绍了德国方面的态度:德国总理府对西班牙的转变表示支持,因为德国一直对欧盟的这一关税计划持怀疑态度。文章写道:“德国总理肖尔茨(社民党)担心,这可能会导致中国采取报复措施,而这些措施将特别打击德国的高端汽车制造商。德国政府的这一立场没有改变。据悉,总理府过去几天进行了大量电话沟通,试图阻止关税的实施。”

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17日会见来访的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
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17日会见来访的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图像来源: Jörg Carstensen/dpa/picture alliance

然而,文章笔锋一转:“德国政府内也有支持关税的声音,经济部长哈贝克(绿党)就是其中之一。”因此,文章作者透露,布鲁塞尔普遍认为,由于柏林内部立场不同,德国在最终的关税表决中可能会弃权。德国在7月的一次试探性投票中也已经采取了弃权立场。

文章总结道,尽管中国有上述努力,欧盟外交官认为,表现出反对关税态度的成员国依旧是少数。即便德国试图阻止关税,必须联合15个国家并代表至少65%的人口,才有可能成功阻止,而这是几乎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。文章最后指出,虽然许多国家可能在投票中选择弃权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反对关税,只是为了避免成为中国报复的目标。

缺乏统一的对华政策

《世界报》也注意到德国政府的内部分歧,而且不仅是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问题上。在制定统一的对华政策方面,德国政府也无法达成一致。这篇由该报驻亚洲记者Christina zur Nedden撰写的报道指出,尽管德国发布了中国战略,作为未来与中国打交道的纲领,但实际行动中却鲜有统一的立场。

在中国战略中,德国政府将中国同时视为伙伴、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。《世界报》的作者认为这其中似乎首要强调的是“伙伴”:从经济角度来看,中国仍然是德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;而“去风险化”的目标,即减少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依赖,迄今为止进展缓慢。今年4月,肖尔茨率领庞大的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,发出了与默克尔时代一样的“一切照旧”的信号。

今年4月,德国总理肖尔茨访问中国
今年4月,德国总理肖尔茨访问中国图像来源: picture alliance/dpa

文章继续写道:“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对此持更为批判的态度。她在一年前访问中国时,提到中国对维吾尔族的侵犯人权问题,并警告北京不要对台湾发动可能的攻击。而肖尔茨在与中国总理李强会晤时,则没有触及这些敏感问题。”

模棱两可 有意为之?

文章作者注意到,德国政府在纸面上对中国战略持一致立场,实践中却存在明显分歧,这一问题早在去年7月的中国战略发布会上就已显现:“当时,贝尔伯克在柏林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智库墨卡托中国中心(MERICS,该智库已被北京制裁)总部发布了这项战略。肖尔茨未出席,仅在社交平台X上发表了一条简短的评论,表示德国并不想与中国脱钩,而是希望减少关键领域的依赖。此事件充分显示了执政三党联盟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的分歧。”

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亚洲研究组的戈德哈特(Nadine Godehardt)就此向《世界报》分析:“德国近几年的对华政策旨在保护德国作为经济强国的地位。因此,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更像是‘德国战略’”。她在《世界报》的这篇报道里指出,德国对华战略的模棱两可是有意为之,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,并且“这也反映了该政策缺乏明确的总体目标”。这种模棱两可的弱点在于,不同的决策者对中国采取不同的态度,导致德国政府对外显得缺乏统一性。

德军舰22年来首次穿越台湾海峡 意义何在?

德国发出的强烈信号

与此同时,《世界报》的作者指出,德国党派之间的矛盾也引发了来自盟友的疑虑。尽管距离遥远,日本却异常给力地援助乌克兰,但德国在应对中国区域威胁方面的支持却显得不足,这可能会令日本感到困惑。

文章最后写道:“德国和整个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缺乏一致性,削弱了它们在美中紧张关系中的地位。不过,几天前出现了一线曙光,一艘德国护卫舰穿越了台湾海峡,尽管引发了北京的强烈不满,这却向德国的战略伙伴发出了强烈信号——这是柏林在乌克兰战争前未敢发出的信号。”


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,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。
©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: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,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,不得擅自使用。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,并受到刑事追究。